-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0-12-08
近日,在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智慧税务监控指挥中心,笔者现场操作了“双循环发展效应监测分析系统”,体验了一把税收大数据可视化应用——该系统通过对发票、海关缴款书等数据进行加工比对分析,从多个维度迅速直观地呈现出了烟台市经济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未来走向。
“该系统是我局依托智慧税务‘双中台’,建设完成的创新项目之一。”烟台市税务局局长郑舒东介绍说,所谓“双中台”是指以总局、省局大数据为支撑的数据中台,以及将分析后的税收数据风险直推到户、到岗、到人的业务中台。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来,通过打造智慧税务“双中台”,烟台市已初步形成以大数据为纽带的税收共治环境。
打通“堵点”,提效能
2018年征管体制改革后,如何有效利用征管系统后台累积的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更精准、有效地实现监管和服务效能,成为烟台市税务局探索的重点。“市局不能只做‘数据的搬运工’,要依托掌握的海量数据打造‘双中台’,更好服务基层。”该局多次研讨,有了答案。
该局的“中台”概念,以地市局为基准,在这个数据应用环节,总局、省局是“后台”,县局、分局是“前台”。大数据经由“中台”处理后,变得模块化、结构化、可视化,在基层工作中会更好用。
“数据中台,通过数据结构化加工、智能化分析,搭建起300余项业务数据分析指标,方便基层使用;业务中台,可实现监管和纳服的横向整合、纵向分责。”郑舒东解释说。
以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为例,以往,分散在各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税务部门难以掌握,房地产企业上、下游行业之间单项信息无法进行横向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税收管理低效。
而依托“数据中台”,烟台税务部门通过建设房地产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房地产税收管理的可视化和便利化监管。在完善行业税收管理的同时,为地方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智慧税务生态建设中,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数据用于税收治理,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税收治理的现代化和管理服务的便捷化。”该局税务干部孙静波说。
数据导航,稳风控
近日,烟台众洋渔具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隋喜兵收到一份来自烟台市税务局的《税收风险提示函》,提示公司在10月有一笔税款申报错误。“这份提示太及时了,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滞纳金和罚款。”隋喜兵说。
眼下,烟台智慧税务“双中台”,已成为基层一线加强税源管理和服务的有力支撑。据了解,今年以来,烟台市税务局机关为此已建立各类指标达293个。
以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为例,市局依托“双中台”建立税收风险“分诊台”,实施针对性管理。
烟台市税务局风险管理局税务干部周晓滨介绍说,该局推行税收风险“三期”管理模式:对偶发或不确定的风险,设置观察期;对经评估核查较为确定的企业税收风险,视情节轻重,通过发放《税收风险提示函》提醒其限期改正,或交由稽查局处理;对屡查屡犯、多风险点连发的企业,纳入关注期,采取多种征管措施,降低管理风险。
“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先提示”的做法得到纳税人认可。今年以来,烟台市已有178户纳税人根据《税收风险提示函》,修正涉税行为,消除了涉税风险。
智能升级,优服务
依托“双中台”智能分析反映出的纳税人需求和诉求,烟台市税务局大力推行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和移动办税,分流实体办税服务厅业务量,方便纳税人、缴费人办理业务。
如今,烟台市“非接触式”办税比例达到95.6%,其中主要办税业务“非接触式”办税比例达到99%;拥有447台自助终端的自助办税厅打造出“十分钟办税圈”,8类190项涉税事项可实现“一次办好”……
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烟台“智慧税务”还立足减税降费工作,依托跨部门软件平台重塑退税流程,设立一体化退税(费)中心,实现退税最快当日到账。
“上午8点多,我们提交申请,9点多接到通知已完成了审批,下午上班发现退税款已经到账了,满打满算还不到6个小时。”万华化学公司办税人员林卫国说,前不久税务人员为公司刚办理了一笔总计3.58亿元的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刷新了烟台单笔增量留抵退税记录,整个过程也是干净利落,非常快捷。
据悉,对烟台智慧税务建设,烟台市市长陈飞多次给予批示肯定,认为烟台“智慧税务综合体”是烟台“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示范性工程,“以税资政大有可为”。
(转自国家税务局网)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全面展开,企业对数字化财税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财税服务行业变革的窗口期已经到来,财税行业互联网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已成必然。10月22日,税收服务数字化发展峰会暨万和众智财税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战略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众多财税专家、知名学者、行业领袖等共同探讨税收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及方法论,为财税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路把脉。
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因此劳务派遣企业对外派出的劳务人员不计入其从业人员数。 根据2019年1月17日出台的财税[2019]13号文件第二条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在企业运营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股权转让是一项频频出现的资本交易活动。合伙人计划、员工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几乎都会涉及到股权转让。股权转让一般涉及的金额较大,其中的税务问题也相应成为整个资本交易活动的突出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