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0-11-05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经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
根据德勤中国的调查数据,70%的被调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初期以税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数字化为切入点。《报告》提到,大型国有集团X公司的业务跨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信息产业等领域,下属公司1800多家。在推进和实施数字化转型这一重要战略的过程中,税收管理成为转型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之一。
原来X公司涉税申报管理流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如发票扫描认证、发票开具、申报表和工作底稿的编制等。这些都是手动完成的。由于税务人员数量有限,这些任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差。此外,由于下属公司数量较多,X公司面临的汇总工作繁重,各下属公司报送的数据口径和格式不一致,难以即时准确形成内部分析报告,对外报送数据存在一定困难。在没有数字化工具的情况下,X公司税务管理部门无法对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各项事宜起到税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只能起到“消防员”的作用。税务风险监控的及时性、手段和范围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X公司决定通过分期分批推出税务管理系统,率先在集团内部全面实现税务数字化转型,为整体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X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数据枢纽,实现数据收集和整合,实现集团内部多个业务系统、报销系统和会计系统的协同,构建数据标准化的新数据平台。在梳理业务、财务、税务规则和流程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涉税处理标准,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和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了快速验票、自动扫描认证、批量开票等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大大减少了人工工作量,从整体上提高了集团的税务合规管控能力。
税务管理的数字化改造可以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同时,税务管理数字化提高了企业对发票、合同等票据电子化、合规化的要求,将迫使企业加快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为实现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越早开始税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就越快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就越快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我国已迈入信息化管理阶段,但我国税局系统大部分仅为内部共享,不能实现全过打通,甚至部门省市当地国地税均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将全国税务系统打通,及时掌握纳税人经济业务和税收的来龙去脉,让偷逃税行为扼杀在摇篮。
“十四五”期间,湖北税务部门将以“金税四期”工程建设为契机,搭建覆盖融通税收业务、政务、党务、事务全流程、全事项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快融入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数据要素为驱动,将税收业务从事项、流程、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规则、智能驱动,实现自动化、标准化处理,沿着“智慧税务、以数治税”方向大步前进。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十四五”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7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