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1-05-14
数据治理并没有严格的定义,通常为提高数据质量而开展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活动,这些都属于数据治理范畴。长期以来,由于银行(包括银行下属金融企业,下同)高度重视业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外加监管对银行统计信息质量的高要求,各银行均重视数据治理问题,建立起高管层、信息委,以及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管理部门,归口负责数据的业务标准、数据质量和统计口径,信息技术部门则负责用技术手段落实标准、控制数据质量、提供数据开发和数据处理服务。但是这些工作基本停留在管理层面。
在《商业的未来》一书中,作者开篇就用了“要么数字化,要么滚回家”标题党式的语言,确道出了未来商业存亡的本质。在数字化商业环境下,数据治理绝不是管理数据质量的业务问题,数据是战略问题,对金融企业尤为如此。
数据已经成为银行经营的核心生产要素,客户定位、产品定位、风险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无一不依赖于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数据不仅仅是经营和决策的支持工具,而是一种产品或的服务形态,是用数字化改造流程和管理方式。如何在全企业甚至全集团内部,有目的、有组织地采集、存储、利用数据,让数据产生新价值,就不再是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事情,必须上升至战略层面,纳入董事会、高管层的战略视野和战略思考之中,并通过战略规划、组织、流程、资源使数据战略能够打破部门之间藩篱、集团内部法人之间的藩篱,有目标、有计划、持之以恒地贯彻和推进。
在数据战略方面,互联网企业认识更为深刻,更具有前瞻性,在多年以前,这些企业就有意识地积累数据、经营数据,在业务合作中将数据作为重要资本,近年来,在理念、战略、技术上更是系统地开展研究,大规模的投入,并且用数字化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显而易见这些企业已经将数据作为了战略资源。
融资租赁作为金融行业五大支柱之一,是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手段,能够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降低企业负债,在现代金融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对金融政策的表述,也得以让我们观察2021年金融政策新动向。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常见的经营模式是项目开发后直接出售获取利润,但随着近年一二线城市增量项目逐步收缩,房地产市场开始向“存量时代”转变。而住房租赁作为房地产行业中相对于出售来讲更为灵活的一种流通方式,有助于存量房地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