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1-04-30
在企业运营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股权转让是一项频频出现的资本交易活动。合伙人计划、员工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几乎都会涉及到股权转让。股权转让一般涉及的金额较大,其中的税务问题也相应成为整个资本交易活动的突出痛点。
企业在间接股权转让过程中税务规划不当的典型案例:
甲、乙、丙三人是S市上市公司A的自然人股东,三人分别持有A公司股权16%、20%、14%。
另一家S市的上市公司B想要收购三位自然人股东所持有的A公司50%的股权,交易总价为20亿元。
交易过程中,三位自然人股东前后分别在另一地区新设立三家空壳企业,将其持有的A公司股权先转移至新设的空壳企业,再通过新设空壳公司将股份转让给B公司。
交易完成后,B公司持有A公司50%的股份,原三位自然人股东完成退股。
▲股权架构图
此次收购,实质上经过了两次转让。设置这一中间环节可以享受新设企业当地的股权转让税收优惠政策,整个环节的设立能够让三位股东股权交易的实际税负降低30%以上。
实务中,通过中间公司进行股权转让的企业有很多,但在这一事例中A公司的三位自然人股东,因为忽视了其中的税务风险,还是被追征了。
为什么会“被追征”?
1、集体税务规划行为太过明显
三位股东前后多次将原股权转移至其他地区的新设企业下,导致股权架构持续地大规模变化,而引起税收机关的高度重视。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关卡无法绕过
交易的终端买卖双方都是上市公司,相应的信息披露环节也会成为税收风险的一道缺口。
若买卖双方未对信息披露部分达成一致,税务机关很容易在公开信息中查询到这些股权的流向——先后流出后,又流回到了当地。
3、税务机关有终身追征权
通过上述两点,税务机关很容易判别出,首次股权转让的受让方仅仅是一个过渡,没有实质经营,缺少合理的商业目的。
那么,在合伙企业、股权转让、股权激励、股息红利分配等一系列资本交易活动中,税务难点究竟在哪?企业及个人该如何应对?
“十四五”期间,湖北税务部门将以“金税四期”工程建设为契机,搭建覆盖融通税收业务、政务、党务、事务全流程、全事项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快融入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数据要素为驱动,将税收业务从事项、流程、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规则、智能驱动,实现自动化、标准化处理,沿着“智慧税务、以数治税”方向大步前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信息技术变革给税务部门的思维习惯、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迫切、事中事后管理任务艰巨与线下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技术,构建智慧税务生态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全面展开,企业对数字化财税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财税服务行业变革的窗口期已经到来,财税行业互联网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已成必然。10月22日,税收服务数字化发展峰会暨万和众智财税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战略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众多财税专家、知名学者、行业领袖等共同探讨税收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及方法论,为财税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路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