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1-01-11
大数据风控的三要素:场景、数据算法、人。场景是风控融于实际租赁业务,真正发挥风控价值;数据与算法,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通过算法发掘数据中的风控规则;人,作为风控系统的操盘手,是真正发挥大数据风控的关键因素。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范围持续扩大,经济、社会信息随着经济活动加剧得到空前的开发,信息资源总量呈爆炸式增长,我们从最初的“信息匮乏”一步踏入到“信息过量”时代。
个人如此,行业亦然: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营销服务越来越依赖于诸如新闻舆情、企业信用、热点概念等企业外部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应用场景也愈加需要与金融机构内部的数据打通,形成数据融合计算。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大量非结构化数据正在被人工智能结构化掉,隐藏在文档中的信息价值正在不断的被“机器”发现并加以大规模的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让金融机构的数据治理工作又重新回到了“混乱”的起点。面向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治理,已经成为金融IT向金融DT转型所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计算智能对应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多源异构大数据,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采集、清洗、转化加载到大数据中心后,数据变成各类有用的信息。如果我们将信息进一步提炼,通过知识构建与管理的一系列手段,便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存储起来。如果我们按照W3C的知识管理规范,对知识做RDF三元组的存储和管理,我们就能构造出来一系列的知识图谱。有了这个知识图谱,我们就具备了知识计算的能力,那么对于一个具体的金融场景来说,如果我们将金融业务场景的业务模型结合知识计算的能力,以及对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的能力,就可以形成我们的金融大脑。
目前金融大数据的探索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数据整合问题和信任问题。要利用金融大数据,仅凭一家或者几家金融机构、资讯或者技术服务商是不够的,需要将行业内所有参与者的数据进行整合,但是数据具有非独占性,一旦给别人可以无限复制和传递,因此就存在数据安全和信任问题,导致数据拥有者之间的数据交易很难实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由于隐私保护不愿共享数据或者交易数据,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造成大数据的“应用偏差”。
而华宇智能数据根据金融市场的数据需求打造的行业案例。
大数据分析平台: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报送的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如媒体、定期会谈等)取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并通过一系列风险监测和评价指标,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做出初步评价和早期预警。
华宇智能数据整合企业内部系统散落的数据,建立科学的数据增长指标体系,针对业务部门日常需求、运营管理需求设计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解决方案,使中国式复杂报表轻松实现 ,不需要技术人员编写代码;将监管指标快速形成分析报告,丰富的可视化分析手段,涵盖各种表格与统计图、地图以及指标等元素。
带来的优势有:
1.重塑监管模式
传统模式下事后、手动的数据分析,已不能满足金融科技新业态的数据分析需求,借助于大数据、BI等金融科技,重塑监管模式。
2.提升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效率
基于数据统一的监管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有助于建立一致性的金融监管的框架,提升监管效率。
3.掌握数据关联,洞悉数据趋势掌握数据关联,洞悉数据趋势
帮助监管机构从宏观层面掌握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数据发展趋势,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可用的知识。
数据仓库,对从事 IT 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并不是个陌生的名词,这个概念由数据仓库之父 Bill Inmon 在 1991 年出版的“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中定义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决策管理。从定义可以了解到,数据仓库具有以下关键特性:
存储设备作为银行数据中心内最关键的硬件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数据中心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存储设备升级扩容、更新换代甚至是存储架构的整体变革是存储工程师工作内容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对存储选型自身的需求分析、存储选型指标体系的设计建立以及最终进行存储产品的选型指标参数对比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存储工程师在存储选型工作上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和经验指导。
讲到数据治理,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血缘分析,那么什么是血缘分析呢?一句话来说血缘分析是保证数据融合(聚合)的一个手段,通过血缘分析实现数据融合处理的可追溯。有时被概念瞎蒙了,不知道到底如何追溯,落不了地。本人接触的数据治理项目还主要是将各个来源的数据进行整理融合,形成人地事物组织几个业务大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