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0-10-28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全面展开,企业对数字化财税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财税服务行业变革的窗口期已经到来,财税行业互联网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已成必然。
10月22日,税收服务数字化发展峰会暨万和众智财税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战略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众多财税专家、知名学者、行业领袖等共同探讨税收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及方法论,为财税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路把脉。
随着金融行业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营,资金端的管理相形见绌,更需要系统化方式对资金融资、资金投放、资金敞口进行统筹管理,以满足对资金流动性、收益性、稳定性的综合监控。
融资租赁作为金融行业五大支柱之一,是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手段,能够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降低企业负债,在现代金融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2019年企业总数约为12130家。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6540亿元。
2019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渗透率为12.07%,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但仍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2020年一季度我国融资租赁发展展望指数终值为44.56,环比下降15.3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明显。
自1981年中国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成立至今,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初创、问题暴露、制度重建等阶段,2007年至今处于高速发展期。按监管主体和股东背景的不同,融资租赁公司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各类租赁公司的面临的监管要求和发展特点各不相同。目前,租赁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杠杆运营收益、余值收益、租赁手续费、财务咨询费、贸易佣金等。
资金管理系统是一款面向金融市场业务的管理软件,包含信用类融资、资产类融资、资金存出、内部交易、衍生品等金融市场业务。
在企业融资业务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防范流动性风险、控制融资成本等方面,全方位满足金融市场业务对于资金业务管理诉求,并能够与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形成有效联动,实现业财一体化处理
“互联网+财税”实现税收服务数据化
“税收服务数字化发展是我国税务改革的一项长久课题、更是一个基本方向。纳税人的法治需求在不断提升,对税收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赵宇称,税收服务要与时俱进,为纳税人保驾护航,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要围绕“互联网+”的改革创新思路,引导涉税各方、纳税服务各环节的互联网化,进而实现税收服务数据化。
通过“跨界经营、跨区合作、数据赋能、共同发展”的共赢平台模式,将有力推动财税行业产业链的纵横延伸,推动行业产品走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云化,推动行业价值链向高附加值提升。
行业专家和好的平台是税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在数字化逐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税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然而,税务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连续好几年的不断探索,众多的事务所在试错和走弯路的过程中基本呈现“投入大产出小”的情况,行业发展可谓是“艰难前行”。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李林军在会上表示,数字化转型道路不易,产品开发以及后期运营宣传推广任务艰难,所以要尊重探索先人的劳动成果,鼓励行业人士“探索先行”的精神。李林军谈到“合力能行”这个关键词时认为,税务师事务所要实现跨区联合、跨界融合、专业和技术结合以及选择适合的方式和平台来提高事务所的管理和效率。
一个好的平台,能够完美贴合企业税务需求,好的方案更能将计划贯彻地更好。能够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促进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
虽然我国已迈入信息化管理阶段,但我国税局系统大部分仅为内部共享,不能实现全过打通,甚至部门省市当地国地税均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将全国税务系统打通,及时掌握纳税人经济业务和税收的来龙去脉,让偷逃税行为扼杀在摇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信息技术变革给税务部门的思维习惯、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迫切、事中事后管理任务艰巨与线下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技术,构建智慧税务生态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目前,大多数企业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都源自于外部采 购,而这类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与企业内部其他应用无集 成、对接复杂,且无法实现统一门户登录与数据多点同 步等应用问题;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信息数据需要跨多 个系统和岗位进行传输,这将导致这些数据在手工处理 时存在较高的错误率及一定的沟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