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1-04-30
税务筹划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并不陌生。有一个好的税务筹划,对于企业来说,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部分的开支,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发展速度,不少中小型企业在做税收筹划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问题无关痛痒,而有些问题却能使企业功亏一篑。
税务筹划与风险管控是市场发展的产物,资金是一个企业能够正常业务往来的保证,纳税的种类复杂且相对繁重,节省税负成为中小企业保证资金链以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中小企业一般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一、财务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由于企业规模限制,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部分和税务部分是统一的。财务和税务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人的财务能力毕竟有限,在面对税务这方面,容易造成的重复纳税、多纳税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财务人员对于税法专业知识的欠缺
有句话说的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虽然财务人员和税收筹划人员,都是企业财务方面的好手,但是二者的方向实则不同的,财务对接的是会计法,纳税对接的是税法,且不同的税种还对应不同的税法。用财务人员来做税务筹划,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是不够的。单纯的财务税收筹划是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税负压力的。
三、政策关注度不强
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国家会出台一些短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譬如今年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合理的利用对于企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不同情况下,税收政策的些许改变或可能使之前做的筹划工作付诸东流。随时关注政策的变化,把握机会,才能长期稳定的做好税务筹划,提高企业经济收入和产业发展。
解决办法:
中小企业需加大在税务管理方面的投入。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将财务人员和税收筹划人员分离开来,如果说由于业务量的限制,无法设立专职的税收筹划人员,可以选择专业的税收筹划人员来做。强化纳税筹划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在做税收筹划的同时,还要做好与当地税务机关的公关,保持良好关系,随时掌握税务变化。前期对税务的投资能保证后期能多利润的回流。
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帮助企业开源节流,所以对于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十四五”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7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一一解答。
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因此劳务派遣企业对外派出的劳务人员不计入其从业人员数。 根据2019年1月17日出台的财税[2019]13号文件第二条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比你更懂你”——在许多生产生活场景中,“聪慧”的大数据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许多改变。其中,税收大数据的积极运用就是一个典型——产业链不通了,税收大数据协助对接;企业未及时申报税收减免优惠,“眼尖”的税收大数据会及时提醒;有企业现金流困难,税收大数据为其增信融资……税收大数据怎么这么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