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1-01-22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税收改革进程中的深入运用,大企业集团越来越重视税务信息化建设,并致力于打造一款适用于自身发展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内企业集团全税种、全流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批组织实施者,华宇智能数据在系统集成对接、同一平台管理和技术更新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笔者最深刻的体会是:大企业应该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工具,引领大型企业集团税务管理工作快步走向智能化。
数字化正在改变各行各业,发票作为链接消费者、企业与供应链的重要载体,其数字化程度既关系到消费者体验,又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的运转效率。发票数字化,不仅是发票信息的数字化,也包括企业财税信息的数字化。发票数字化的应用与企业全面提升财税管理效率,加强与供应链的协同合作,乃至提升行业生态竞争力,都密不可分。
第一,确保实现集团内多系统的无缝集成。集团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企业OA办公系统集成,实现了用户统一管理和单点登录。通过与企业ERP系统、资金支付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邮件系统等无缝集成,使得税务相关业务的事项审批、税款支付审批、涉税会计凭证记账和通知提醒等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形成了完整的业务闭环,完成了全流程的税务工作管理。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还将全部成员企业涉及的所有税种都纳入到系统管理中,对所有税种的计算、申报都实现了信息化、流程化。
第二,强化集团层面的统一化税务管理。为保障全税种、全流程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搭建了集团层面统一的税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
通过平台的统一化管理,规范了集团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流程,减少了人为计算差错及手工操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系统流程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审核、审批流程,从业务流程上加强税务风险防范,提高税收政策遵从度;
各级企业管理层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本级及所属成员企业的纳税状况,并为企业涉税风险分析提供了依据和工具支持。
第三,确保税务管理系统的技术与时俱进。当前,新技术和新应用层出不穷,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收监管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更好适应变化,提升集团整体的税务管理水平,要确保集团的税务管理系统的技术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对原有税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完善和升级,将一些新的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引入到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来。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全票面信息的数据仓库,对企业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分析和利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纳税申报机器人等,为企业纳税申报工作减负。
互联网时代,财务人员成为数字、人员和流程的领导者,业财税一体化全面训练税务和管理信息化使用能力,将会计工作与企业税务管理、税务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养,最终让单一企业财务人员成长为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税务分析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会计转型与业财税一体化教学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
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因此劳务派遣企业对外派出的劳务人员不计入其从业人员数。 根据2019年1月17日出台的财税[2019]13号文件第二条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信息技术变革给税务部门的思维习惯、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迫切、事中事后管理任务艰巨与线下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技术,构建智慧税务生态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