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0-12-14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全国经济活动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今,各地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工作,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在此过程中,税务部门一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另一方面深入开展“银税互动”,帮助更多纳税人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守护好企业资金“生命链”。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066亿元。其中,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857亿元。减税降费红利启动了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加速器”,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执行去年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这将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提振企业信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内生动力。
当前,互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等现代新兴科技,正成为政府部门提升治理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器。如何运用好手中数据,将数据转化为财富,更加精准对接纳税人需求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税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比如,深圳税务开展“银税互动”,经纳税人授权后,税务部门向银行提供税务登记信息、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14大类多维度涉税信息,并对数据予以加工,帮助银行快速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提高诚信纳税人获贷效率,让税收信用为企业贷款提供可靠支持。今年一季度,当地银行机构银税合作贷款余额为477亿元,其中银税信用贷款余额467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倍和8倍。
同时,还有一些税务部门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税务—产业”联盟链,实现税、企、金融三者协同共享,让链上企业享受便捷、精准、可信、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税务部门还充分挖掘税收大数据资源,为复产企业提供产销信息支撑,促成企业按市场化原则精准购销对接。智慧税务平台的搭建、人工智能为企业“画像”等,让人们看到税收领域越来越浓厚的科技“范儿”,为纳税人带来了诸多便利。
危和机往往同生并存,我们应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同优质的营商环境分不开。税务部门应进一步深入挖掘税务大数据资源并转化为企业、社会的财富,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更好发挥税收作用,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经济日报)
“智慧税务生态建设中,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数据用于税收治理,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税收治理的现代化和管理服务的便捷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专家建议,“十四五”时期,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要将减税降费政策与财税改革结合起来,重视对新经济、新业态的税收优惠,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税费制度体系。
常见的财务共享平台主要包括费用报销、采购到付款、订单到收款、存货到成本、以及总账到报表等财务流程,财务共享重点解决了效率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等问题。除了上述常见的财务共享流程外,还需要以下功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