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机构
- 银行
- 租赁
- 其他金融
时间:2020-12-14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全国经济活动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今,各地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工作,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在此过程中,税务部门一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另一方面深入开展“银税互动”,帮助更多纳税人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守护好企业资金“生命链”。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066亿元。其中,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857亿元。减税降费红利启动了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加速器”,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执行去年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这将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提振企业信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内生动力。
当前,互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等现代新兴科技,正成为政府部门提升治理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器。如何运用好手中数据,将数据转化为财富,更加精准对接纳税人需求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税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比如,深圳税务开展“银税互动”,经纳税人授权后,税务部门向银行提供税务登记信息、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14大类多维度涉税信息,并对数据予以加工,帮助银行快速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提高诚信纳税人获贷效率,让税收信用为企业贷款提供可靠支持。今年一季度,当地银行机构银税合作贷款余额为477亿元,其中银税信用贷款余额467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倍和8倍。
同时,还有一些税务部门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税务—产业”联盟链,实现税、企、金融三者协同共享,让链上企业享受便捷、精准、可信、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税务部门还充分挖掘税收大数据资源,为复产企业提供产销信息支撑,促成企业按市场化原则精准购销对接。智慧税务平台的搭建、人工智能为企业“画像”等,让人们看到税收领域越来越浓厚的科技“范儿”,为纳税人带来了诸多便利。
危和机往往同生并存,我们应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同优质的营商环境分不开。税务部门应进一步深入挖掘税务大数据资源并转化为企业、社会的财富,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更好发挥税收作用,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经济日报)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集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优势,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税务新生态。 “智慧税务”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推进智慧税务建设,成为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有必要加深对智慧税务的基本认识,审视智慧税务发展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探讨智慧税务的发展路径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全面展开,企业对数字化财税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财税服务行业变革的窗口期已经到来,财税行业互联网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已成必然。10月22日,税收服务数字化发展峰会暨万和众智财税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战略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众多财税专家、知名学者、行业领袖等共同探讨税收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及方法论,为财税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路把脉。
互联网时代,财务人员成为数字、人员和流程的领导者,业财税一体化全面训练税务和管理信息化使用能力,将会计工作与企业税务管理、税务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养,最终让单一企业财务人员成长为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税务分析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会计转型与业财税一体化教学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